专业文章

如何在合规访谈中让证据“开口说话”?合规访谈的必要性准备与风险防范要点

2025-07-08
分享到

引言:在企业合规管理的体系中,合规访谈作为关乎调查成败、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红线的专业行动,越来越多企业将其视作重中之重。毕竟,合规访谈的严肃性与专业性远超日常沟通,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那么在进行合规访谈时,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适合进行合规访谈?我们将在下文与各位分享合规访谈的注意要点。(本文由冯禾坤律师在2025年星瀚第四期反舞弊沙龙《访谈决策与电子取证实战融合》主题分享中整理而成)


01 什么是合规访谈


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领域中,合规访谈是指合规、监察或内审等企业内控与反舞弊相关部门的人员,为获取涉舞弊问题的相关线索、证据材料或取得处理结果,针对可能存在或了解舞弊行为的员工或其他相关方,而进行的面对面谈话。


02 合规访谈的四个要点


人员特定


合规访谈的人员配置遵循严格的专业性原则,建议由合规监察、内部审计或具备调查资质的人员担任主导角色,其他人员可承担记录、证据调取等辅助职能。一般来说,访谈团队采用“三位一体”配置:主谈人负责把控对话节奏、挖掘矛盾点并实施心理干预;复盘人同步梳理信息逻辑、标注陈述漏洞;业务协查人则凭借对涉事领域的专业认知,识别被访谈人是否利用业务术语进行规避。管理层则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方式了解情况。


对象特殊


被访谈对象为存在或了解舞弊行为的员工或相关方。核心调查对象除涉事员工外,需延伸至与其业务流程紧密关联的“相关方矩阵”:横向涵盖同部门同事、跨部门协作人员,纵向覆盖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外部主体。


目的明确


合规访谈的目的是为获取涉及舞弊问题的相关线索、证据材料或处理结果。与普通访谈的信息收集属性不同,合规访谈以获取违规线索、固定客观证据、突破心理防线为核心任务。


形式特别


面对面访谈是合规调查的基础性要求,线上沟通模式因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而不被建议。远程访谈中,被访谈人可能借助AI应答工具、实时场外指导等手段干扰信息真实性,且无法通过微表情识别捕捉说谎信号。在环境建构方面,访谈场所需满足封闭性、私密性与适度压迫感的平衡,可选择能够容纳 6 人左右的独立房间,远离玻璃幕墙、公共通道等视线干扰区域,并应通过灯光照度控制、桌椅距离设定等细节,建立合规访谈场景。


03 合规访谈的必要性评估


是否有具备访谈能力的调查人员


合规访谈对执行主体的专业能力提出刚性要求,主导者必须具备调查取证、心理干预及逻辑梳理的复合能力。合格的访谈人员需掌握节奏把控技巧 —— 既能在适当节点施加压力以突破心理防线,又能通过话术引导制造陈述矛盾,避免被访谈人反向操控信息输出。


是否掌握涉案人员及其身份信息


访谈前需完成对被访谈人的身份信息的合规调查,涵盖其在组织内部的关系网络及外部利益关联。主要内容包括:核查员工亲属关系、关键业务伙伴背景,以及是否存在持股、兼职等隐性关联。更系统的身份调查需穿透工商登记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股权穿透工具等,识别被访谈人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隐蔽关系,避免出现与其利益共同体进行取证的调查失效情形,甚至为被访谈人提供串供的机会。


是否了解涉案业务的基本信息


对涉案业务需要具有专业的认知。访谈团队需提前掌握被访谈人的岗位职责、业务操作流程及行业惯例,防止访谈人用复杂业务逻辑混淆事实,访谈者也无法识别数据异常的情况,导致关键证据在访谈中被忽略。因此,在访谈前需了解被访谈人负责的业务情况,建立起对涉事领域的基础认知框架。必要时,寻找值得信任的业务人员配合了解。


是否有关键信息需要进一步确认


合规访谈的启动需要考虑在开启访谈前,是否有关键的信息需要访谈确认。明确需要获取信息的方向和处理的结果,才有必要启动访谈。


是否有部分线索以及相应证据予以支持


合规访谈必须建立在证据支撑的基础上,避免仅凭传闻或主观推测便进行访谈。需要通过关联关系调查、电子取证分析、书证梳理等多种调查方式,完成证据材料的收集,再进行访谈:一是形成对被访谈人的心理震慑;二是为追问提供事实依据,防止对方随意编造理由。缺乏实质证据支撑的访谈,不仅无法保证访谈的有效性且易暴露调查意图,打草惊蛇,导致证据的灭失风险。


04 合规访谈的注意事项


三个“不得”


1. 不得侵犯被访谈对象的隐私


银行流水、通话记录、房产和车辆等财产信息,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平台的转账记录、微信和QQ等聊天记录等关系到被访谈对象人身及财产的重要信息。企业不能随意进行调取,强制访谈人展示相关记录。


2. 不得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


通常为软暴力,如访谈人员为避免被调查对象离开访谈地点而中断访谈,因而限制其自由行动,不让被访谈对象上厕所、不提供饭食、没收其手机、长时间将员工关在会议室等限制被访谈对象人身自由的行为。


3. 不得侵害被访谈对象的私人财产


访谈人员发现重要的证据可能储存在被访谈对象的个人电脑、手机或者U盘、笔记本中,如未经被访谈对象的同意,擅自没收个人电脑、手机或者U盘,可能就会有侵害员工私人财产的风险。


个人隐私、人身安全、私人财产均系访谈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旦触碰,一方面对于舞弊调查没有帮助,另一方面可能给公司及调查人员造成难以承受的负面影响。


三个“建议”


1. 建议同步录音录像


同步录音录像是固定访谈成果、记录访谈的全过程的最佳选择,可用作后续问题处理的相关证据支撑。 


2. 建议制作访谈笔录


访谈笔录可以作为同步录音录像的印证,也可以作为同步录音录像缺失的补充,其以文本形式对访谈的核心关键进行记录,可要求被访谈对象在访谈笔录上进行签字。


3. 建议隐私证据书面授权


如前所述,不得侵犯被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例如,银行流水、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但如若经过访谈,对方愿意主动提供前述证据给公司,则可以要求被访谈对象在个人隐私的书面材料中,对其自愿提供进行声明,以确保该隐私证据的合法性。


三个“保密”


1. 知情范围应严格保密


舞弊调查的知情人范围应严格限定,避免过多的人员知道案情,影响调查进展。例如,在获取材料时,需考虑若要调取该材料,是否会使其他非调查人员知悉,或走漏信息。 


2. 案件交流应严格保密


通常访谈人员和被访谈对象都在同一公司,甚至同一楼层,因此,在进行案件交流时应注意保密事宜。例如,避免在公共场所(楼道、食堂等)讨论案情,避免使用隔音效果差的会议室讨论案情,会议结束后应清除相应痕迹等。


3. 材料传输应严格保密


访谈人员在传输材料时,通常使用公司邮箱、移动硬盘等工具或设备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应考虑其保密问题。例如,使用移动硬盘则建议专盘专用,避免在将该硬盘用作他用时,不经意泄露调查信息。


END

当企业面对商业贿赂、数据泄露等合规危机时,访谈不是简单的流程节点,而需要更加专业的操作。这要求合规团队既要有访谈过程中的的危机意识,提前通过关联关系图谱、业务流程等信息夯实调查基础;也要具备重视细节的专业素养,从访谈环境到提问逻辑的层层递进,每个细节都需遵循合规调查的科学方法论。唯有如此,合规访谈才能取得更理想的结果,维护企业筑牢合规防线。


星瀚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服务中具有丰富的经验,连续六年举办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峰会,总覆盖相关从业人员超3000人,在企业反舞弊与内控、合规领域,星瀚积极产出研究成果,分享经验。不仅立足于多年司法实践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务适用,舞弊犯罪及其司法审判情况出版了《企业员工舞弊案件司法实务指引(刑法篇)》、《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数据报告(2018-2022年度)》,作为理论实务参考;并发布了「CCAC 反舞弊与内控合规」小程序聚合舞弊案件调查经验、舞弊相关法律知识、企业内控与反舞弊制度体系搭建、行业咨询与生态资源。在企业内控与反舞弊领域,星瀚一直持续深耕,保持专业前沿,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服务为目标,共铸企业合规框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