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法官你好,那个,我是叶律师。”在星瀚办公室,有一位未见其人,就能先闻其声的律师——他就是沈奇律师团队的叶天律师,每天不是在和法官沟通,就是在和法官沟通的路上。客户见到叶律师的第一眼,就会觉得他长着一张标准的律师脸——可靠、沉稳。与他深入接触,会发现原来的直觉是正确的,工作中他是不折不扣的J人,生活中却是位“差不多”先生。今天的星瀚人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律师的故事。
“是房产建工选择了我”
法律之路的选择,对叶律师而言带着几分“逃离”的意味。高中时觉得数学“挺难的”,加上做律师的父亲言传身教,他虽选了理科班,却成了全班唯一报考法学专业的人。“当时我们班也就我一个人报法学,在理科班还挺特别。”在他看来,法学比起其他行业更自由一些、充满挑战、发展空间也比较大。现在回想起来,自不自由的不好说,但有一点说得特别对——充满挑战hhh。
于是叶律师顺理成章地来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就读。本科毕业时,他的规划清晰而简单:回老家芜湖做律师。他确实也按照原本的既定路线,在一家本地的律所成为了律师,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房产建工领域的。叶律师原以为自己会在家乡安稳地当一名小城律师,命运的转折却悄然降临。抱着希望精进专业能力的心态,叶律师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并在疫情最肆虐那年,收拾行囊,再次踏入了华政的校园,这一次,身份已是研究生。
回顾叶律师的职业路径,像是被无数偶然推动的航船。本科毕业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房产建工方向的。研究生毕业找实习时,机缘巧合再次将他带回建工领域。“第一个案子,第一个团队都是做这个的……后来觉得做的多了,可以深耕一下。”建工领域就这么选择了他。现在叶律师的专业领域主要涵盖:建设工程、不动产商业租赁、买卖、公司商事争议等,印证着那条由偶然串联、最终走向必然的独特航程。
“扛下”一个小区的压力
提及执业之初印象最深的案子,绝对淡人叶律师终于有了一丝波澜。那是一个纠缠十余年的物业用房产权纠纷,叶律师作为实习律师,需独立担纲庭审主辩,身旁坐着严苛的主任,台下是群情激愤的业主。庭审时,业委会的大爷大妈们挤满旁听席,坚信房屋应归小区公有。他埋首卷宗,梳理十几年前的政策法规与复杂交易链条,抽丝剥茧,用扎实的法律论证“拨乱反正”,通过自己的检索研究,把十几年前的政策背景、事实情况梳理清楚,最终实现了胜诉。那一刻的如释重负与微小成就感,至今清晰。
极致淡人的“差不多”生活
作为典型的ISTJ,生活中的叶律师自嘲是个标准“淡人”,羽毛球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之一。“星瀚有羽毛球社,只要不加班,律所的羽毛球活动我几乎场场不落,最近有点忙,倒是停了一段时间。”比起羽毛球,其他兴趣爱好就更“淡”了。若问他有什么爱吃的?他会说“都还行吧。”周末会做什么呢?他会说“打打羽毛球,看看手机,如果有工作没忙完就做一会儿。”
不过可不是事事都“差不多”就完了,那些在法庭上、案卷里锤炼出的“火眼金睛”和严谨思维,像影子一样,早已悄无声息地潜入叶律师的日常生活。“职业病,那肯定有啊!最典型的,看合同或者某个东西使用说明。普通人可能翻两页,觉得‘哦,差不多’。但在我这儿不行,得从头到尾,一字一句过一遍。”
你可能以为这已经够“职业”了,但还不止于此。逛街、散步,或者旅游的时候,大部分人看的是建筑的美观、设计感。叶律师则会不自觉地往墙角、铭牌上瞧,“这栋楼是XX年建的?施工单位是XX?监理单位是……”看到熟悉的公司名字,心里还莫名有点亲切,仿佛在异乡街头偶遇了老熟人。有时候还会下意识分析一下:“这项目体量不小,看来他们在这边发展得不错?”纯属条件反射!
这大概就是叶律师的“ISTJ式生存法则”。生活嘛,能“差不多”就行的,绝不多费一分力气——羽毛球除外。可一旦遇上工作相关,“极致淡人”与“不淡的职业习惯”变露出了马脚。
今年星瀚即将迎来15周年,也是叶律师加入星瀚的第3年,谈及未来,他表示,“希望星瀚继续保持温暖、欢乐的人文氛围,越来越好,越走越远。”我们也期待叶律师能够与星瀚一起,走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