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与反舞弊
争议解决
企业合规
文娱体育
公司商事/投融资并购
坏账追偿
财税法律
银行与金融
私募基金
知识产权
竞争法
海事海商
劳动人事
破产重组
国际仲裁
房产与建筑工程
行政/政府法律
刑事
财富管理/家事
生物医药与健康
教育
按年度搜索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作为企业反舞弊的重要手段,内部举报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一个好的内部举报制度必定是一个能被信任、安心使用的制度。需要通过法律指引、企业自身努力去完善。相信我国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像发达国家那样拥有自己的保护内部举报人的法律。
了解更多
近年来,国家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以职务侵占罪为例,去年及今年,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条文内容、追诉量刑标准的两次大改(《刑法修正案(十一)》以及最新《立案追诉标准二》)都能够体现出这一点。实际上,职务侵占罪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领域职务犯罪的最典型罪名,其规定的沿革,本身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民营企业保护力度的调整。
本月,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中心重磅发布《内外勾结型串通投标类舞弊行为数据分析报告》,聚焦内外勾结型串通投标类舞弊行为犯罪主体的实务认定及特点、常见舞弊形式、受舞弊行为影响项目的主合同问题分析等。
本月,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企业内控与反舞弊法律中心重磅发布《违反反舞弊条款类案件数据分析报告》,聚焦反舞弊条款的应用及在争议解决时的效力问题、触发反舞弊条款的事实认定问题、违约金认定问题及违反反舞弊条款对主合同的影响问题等。
现如今商家为带动消费,往往会以强大的赠品阵容来吸引客户,如先行发放代金券、买多少送多少等。但这种时候也有内部员工趁机动了歪脑筋,通过种种手段将本应当给到客户的福利收入囊中,或是肆意“薅公司羊毛”。实务中在该类构成职务侵占的犯罪中,如何认定被侵占的代金券或实物商品赠品价值一直存有疑义,例如在刚过去的端午佳节中,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了公司采购的本应赠送给客户的粽子代金券,侵占金额是按照代金券的面额计算,还是按照内部采购价格计算?笔者经检索相关案例,对于职务侵占案例中被侵占的赠品价值问题进行了裁判思路的梳理,以供实务参考。
本文以相关裁判文书为例,对员工利用关联公司虚设中间交易环节以侵占公司财产的刑事案例的裁判要点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并结合办理案件相关经验,在该类型案件的“关联关系认定”的举证方面给出实务上的操作建议。
针对飞单治理的痛点,公司就只能听之任之、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和应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本文将以上海地区近些年的典型案例为例,从裁判文书中剖析实务观点及相应的举证要点,并据此尝试提出解决应对之道。
本文以上海市历年相关裁判文书为例,对员工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案件中“关联关系的认定”的裁判要点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并结合办理案件相关经验,在“认定关联关系”的举证方面给出实务上的操作建议。